鄉村振興是國家大戰略,不可謂不重視,非振興不可,但大量鄉村振興工作都在運營上犯了難,造成運營主體和運營思維缺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們通常把規劃當作頂層設計,而把運營當作當作后期執行。
一個項目的建設包含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諸多環節,但隨著項目進入運營階段,前面過程都將如過往云煙,更為長久的運營才是“全局”。
運營思路是頂層設計,而規劃是頂層設計后的動作執行?!傲髁繒r代,運營為王”,運營在鄉村旅游、鄉村建設前期的介入顯得尤為重要。
01
引入專業的規劃設計及運營團隊
在開發村落的籌建期,及早引入專業的設計及運營團隊參與前期策劃規劃設計工作,這個團隊要熟悉整個鄉村旅游產品才可以。團隊中先期引進的運營骨干可以用寶貴的經驗進行運營設計提資,提升產品質量。
02
理清規劃設計與運營的關系
有經驗的專業團隊一開始即可從鄉村旅游落地實操方向理清運營規劃要點,根據開發節點進行運營設計提資。
包括對村落游客量的設計項目是否具備吸引力,以及經營模式的考慮,對二次消費相關的農產品、餐飲、手工藝品、演出等進行需求預算并落實到圖面語言。
03
運營板塊到底需要做什么
在村落開發建設過程中,通過將運營前置,系統化整合資本投資、產品業態、規劃策劃、建設施工、品牌推廣、銷售運營等資源,結合項目招商訴求,編制項目招商規劃、投融資規劃、空間落地規劃。
運營前置重點解決村落項目的招商條件、業態配置、運營提資、盈利項目、如何建設等問題,在啟動前期確定業態組合與盈利項目。
通過管理運營保障項目,最終可實現持續的高增長盈利,實現資本投資的高效盈利與安全退出。
04
建立運營管理體系
成立運營管理公司,建立運營管理體系,推動鄉村旅游核心產品品牌策劃,研究項目的開發模式以及梳理制定村落的標準化運營管理流程。
鄉村演化到今天,資源各方都在各自領域有了絕對的優勢,因此我們更要通過緊密的溝通,探尋合作機會,從而實現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在這方面,浙江臨安村落運營值得借鑒,以整村性、系統化、多維度的“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模式,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探索出了一條以鄉村旅游為切入口,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2017年初,臨安首次提出“村落景區”概念,隨后進一步提出“村落景區運營”概念,并開始創造性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通過鄉村旅游產業的植入,做活了景區村莊,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兩年間,臨安開展試點的15個村落景區,共接待游客80.5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234.8萬元;臨安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的改革舉措,引起了省內外各地的廣泛關注,不少地方學習“臨安模式”,開始推廣實施鄉村市場化運營。
臨安模式提出早期也面臨以下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由政府“一包到底”,還是引入市場投資?
村落景區運營,由政府運營,還是交給市場運營?
臨安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招商項目庫
臨安文旅局提煉了16項村落景區資源調查內容,委托第三方機構對14個村落景區資源情況進行調查,建立了村落景區運營招商項目庫,項目庫資料針對鄉村旅游運營需求,切合鄉村實際,為有意向的運營商快速了解村莊“家底”和特色提供了便利。
2、招引運營商
臨安文旅局首次召開村落景區招引運營商會議,共有20多家旅游和文創類企業參加。
三年來,通過舉辦招商會、網絡宣傳招徠、實地考察、以商引商等形式,全區現有14個村落景區簽約運營商,以商招商51家企業,落戶項目53個,總投資達5.2億元。
招引運營商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運營商要考察村落景區的環境、區位、通達性,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稟賦,可利用的建筑存量和村干部的綜合素質等。
臨安要求運營商具備四個基本條件擇優選擇引入:
一是具備策劃和文創能力;二是具備集聚資源能力;三是具備市場運作能力;四是兼具鄉村情懷和工匠精神。
3、組建運營公司
一是運營商與村委會雙方達成合作意向后,運營商需提交運營方案交區文旅局聘請的專家組審核通過。
二是村委會需經村民大會同意后,方可與運營商簽訂運營合作協議。鎮政府與區文旅局作為見證方監督協議執行。簽約運營時間可長可短,一般在10—30年。
三是簽約后,運營商與村委會共同組建運營公司。村委會以村集體的游客中心、停車場、文化禮堂等設施的使用權入股,約占10%—20%;運營商以貨幣資金入股,注冊資金不少于50萬元,日常運營費用由運營商承擔。在整個運營過程中,政府和村委會不投資一分錢。
四是運營商要組建專門的運營團隊,在村里有日常辦公場所,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員駐村開展工作。如運營工作無實質進展,雙方可協商解除協議,運營商退出運營。
4、建立運營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每月召開一次運營工作例會,及時通報交流運營工作進展情況,了解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商討解決辦法。
二是不定期召開運營沙龍會,運營商和專家分享研討運營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取長補短,拓展思路。
三是實行專家問診制度,區文旅局聘請了12位有實踐經驗的業內專家組成專家顧問組,為臨安村落景區運營提供專業咨詢。專家顧問每月1—2次要深入村落景區了解運營情況,問診把脈,糾偏支招,為運營商解決困惑。
四是組建村落景區營銷中心,2020年7月,在臨安區文旅局的倡導下,7家運營商自愿組建了臨安村落景區營銷中心。
營銷中心以“抱團作戰”式對外宣傳營銷,推廣臨安村落景區品牌;發揮各家村落景區運營商的優勢,協調組織村落景區文旅產品的策劃與整合營銷,達到合作共贏。
2020年10月19日,由臨安村落景區宣傳營銷中心自主舉辦的首屆“七彩金秋”臨安鄉村來嬉節啟動,七個村落景區利用創意視頻,整體推廣臨安村落景區秋季產品,展現臨安金秋的多彩風景和豐富的鄉村體驗。
五是宣傳造勢,營造氛圍,邀請中央及地方媒體來臨安采訪報道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模式與探索實踐,引起各級領導和社會關注。臨安文旅局還通過編發運營工作簡報,通報運營工作動態,反映工作進展情況,相互交流信息與下情上達。
同時又創立了“臨安鄉村旅游運營”專屬微信公眾號,有“運營資訊”、“臨安鄉村”和“官方商城”三個板塊。
編發運營動態、調研文章、媒體報道等推文,介紹村落景區、文創伴手禮和鄉村家宴,上線售賣村落景區美食與土特產品20余種。
六是實施運營績效考核,2018年6月,臨安出臺了《臨安區村落景區運營考核辦法》,對運營公司實行三年制動態考核。
《辦法》規定了對運營公司考核的必備條件、考核內容、考核流程和兌現資金補助的辦法等??己藘热萆婕岸ㄎ慌c策劃、機構與機制、業態與產品、特色與融合、管理與培訓、營銷與績效、服務與評價等,共7大項36小項。
每年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各運營公司進行考核評估,考核合格的根據得分情況給予20-100萬的資金補助。
七是文旅融合,臨安文旅局不定期組織本地農民畫家深入到村落景區采風創作,運營商將畫家們創作的作品應用于鄉村民宿、鄉村景觀節點、旅游業態和伴手禮開發中。讓臨安農民畫與文旅市場結合,藝術賦能村落景區運營。
5、實施專業化運營
運營商進駐村落景區后,根據村落特色整村運營鄉村旅游。
一是組建團隊,招聘策劃、文案、活動組織、項目建設、營銷宣傳、綜合管理等人才。
二是資源調查,運營商對村落景區的基本村情、可利用土地、閑置房屋、自然風光、文化遺存、民風民俗民藝、農業資源、鄉村美食、周邊特色資源、村民參與鄉村旅游意向和在外青年與鄉賢情況等進行詳細的摸底調研。
三是主題定位,運營商根據村莊的“家底”和特色,策劃有鮮明個性的村落景區旅游主題和明確市場定位等。
四是營造旅游氛圍,運營商采用“添油加醋”“錦上添花”的方式,利用鄉土材質打造符合村落氣質的景觀小品,成為游客的打卡點。
五是招引投資,運營商在村落景區運營中自身不作大的投資,而是精準高效招引各類投資商集聚到村落,投資建設經營小而美的業態和產品項目。
六是打造旅游業態,通過運營落地的業態有:民宿、采摘園、雕塑館、木藝坊、釀酒坊、啤酒吧、美術館、鄉村酒吧、麻酥糖館、草鞋館、年糕坊等。
七是包裝旅游線路,運營商圍繞村落旅游主題,把打造的業態和體驗活動、景觀點等串成40多條旅游線路產品,推向目標市場。
八是市場營銷,貫穿整個運營過程,包括創建村落運營微信公眾號、整合新媒體宣傳、分階段策劃民俗文化類旅游活動等。
九是加強社會合作,運營商借助外力,與鄉賢組織、網絡營銷機構、抖音團隊、企業協會、社區組織、大學培訓機構等加強合作。
十是加強管理服務,包括游客進村的秩序、安全、服務等保障,村落環境整潔,生態和傳統文化,民俗保護等。
臨安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的主要成效:
一是實現從注重基礎建設向注重業態和產品的轉變,可持續是美麗鄉村面臨的難題。通過運營商的進入,旅游業態和產品的打造成為重點,這是一個質的改變,鄉村發展成為良性持續,鄉村活力開始激發。
引進運營商后,運營商收購村民閑置房11幢,對外招引投資商,民宿、木藝坊、雕塑館、美術館、玫瑰莊園、四季果園、天河酒坊等一批業態相繼落地,一批有思想的青年團隊也隨之而來,玫瑰精油、玫瑰醬、天目茶盞等一批文創伴手禮推向市場。
基礎設施建設讓村莊美起來,業態和產品讓村莊繁榮起來。
二是實現從閑置資源資產向文創旅游產品的轉變,運營商進入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首要任務就是策劃有鮮明個性的旅游主題和明確市場定位等。
臨安的村落景區都有自己的主題風格,如“龍門秘境”、“天目月鄉”、“忠孝文化”等。臨安鄉村旅游運營在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的同時,促進了鄉村文化肌理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利用,衍生出一系列鄉村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如龍門秘境的“菊花宴”、湍口村落景區的非遺“燙畫”體驗項目、相見村落景區開發的“相見手作體驗游”等,頗受游客青睞。
臨安在鄉村運營中恢復傳統手工藝34種,挖掘鄉村美食“一桌菜”10套,創意包裝農產品伴手禮34種,推出非遺體驗項目23項,非遺鄉俗已成為游客來臨安村落景區休閑體驗的興趣熱點。
三是村集體和村民從低收入向高收益轉變,運營帶動農民直接成為受益者。農民的閑置房被租用,而且房租每年水漲船高;農民參與旅游經營,或開民宿或開商店,不會經營的村民發揮各自特長,為民宿供應農家食材和民俗用品和特產。三年來,實行市場化運營的15個行政村集體累計增收3552萬元,村民收入人均增加2400元。
四是運營從單一行政力量向多元市場化力量轉變,政府、村委會、運營商、農民等多層關系,構建了以內生動力為主的鄉村振興模式。而維系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市場力量,最重要的是解決了“鄉村產業需要市場化運營、運營的主體是誰”關鍵問題。
五是美麗鄉村有了美麗經濟轉化的內生動力,臨安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推行后,一批“農二代”知識青年和鄉賢企業家開始返鄉創業興業,一批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先期運營的7個村落景區共吸引返鄉青年105人,各類手工匠人參與業態運營96個,增加村民就業崗位203個。鄉村旅游市場化運營讓鄉村有了發展的內生動力,帶來了鄉村文明之風,使鄉村充滿了活力。
臨安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模式特征,在臨安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模式中政府、運營商、投資商、村集體、村民、專家等各就各位,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
政府部門是“跑龍套”:改變過去從規劃設計、項目施工、村莊整潔等“大包大攬”的做法,改為承擔引導和規范職能。
鄉村運營商是主角:承擔參與村落景區發展規劃、項目投資、招商投資、產品開發、旅游營銷、日常運營、綜合管理等職能,并扮演“第二村委會”角色,參與村莊發展議事會議。
投資商是配角:按照村落景區主題和風格開展項目投資,只對自己投資的項目負責。村委會是股東,代表村集體與運營商簽訂合同,以集體資產入股。村委會在運營工作業務上不干涉不參與經營管理,主要協助并保障運營商在村落順利開展運營工作。
村民是主人:作為農民可出售農產品獲益,作為投資者可投身鄉村民宿、伴手禮、采摘園等獲益,作為勞動者可在家門口就業。
專家是師爺:旅游部門特聘鄉村旅游專家團隊,定期對運營商進行指導和交流,為運營商提出對策建議。
實踐表明
臨安村落景區運營模式與其他鄉村的做法有明顯不同的特征:
1、市場化
臨安村落景區運營模式從一開始就堅持市場化。
一是運營主體市場化。
二是運營行為市場化。
2、運營前置
臨安在村落景區建設中強調運營前置。
3、獎勵后置
臨安區政府對村落景區運營實行的是考核獎勵制。
4、全域推進
近年來,臨安在全區打造的28個村落景區全面推行市場化運營工作,區文旅部門和鎮村采取多種形式面向社會招引鄉村旅游運營商,尚未列入村落景區創建計劃的村落,只要運營商和村委會達成合作意向,同樣列入運營考核。
5、系統化
臨安在推進村落景區運營工作實踐中注重系統化。從各方角色定位,兼顧運營商、村集體和村民利益,運營商準入退出,運營商與村集體合作模式,運營方向與要素把控,運營工作動態管理,專家問診咨詢制度,運營績效評估和配套激勵政策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運營商在運營工作中堅持整村運營理念和系統化思維,發揮旅游業關聯度大、粘合性強的特點,注重鄉村旅游與農林牧副漁業以及生態、文化的融合發展;注重與村民、鄉賢、返鄉青年結成產業鏈條,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
6、多方聚力
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配合,政策、資金等向村落景區傾斜,規劃建設、項目施工等征求運營商意見,力求符合鄉村旅游運營方向,避免重復建設或建非所用。
二是村級組織做好運營工作的協調保障,幫助解決運營商在村里遇到的一些困難,宣傳動員村民支持參與鄉村旅游運營工作。
三是運營商借助外力,與鄉賢組織、網絡營銷機構、抖音團隊、企業協會、社區組織、大學培訓機構等加強合作,拓展鄉村運營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