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
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也是我們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總依據。
“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有塊1951年立下的民族團結誓詞碑,上面刻有當時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后,用漢語、傣語、拉祜語寫下的簽名,這塊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圖為建碑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哈尼族老人方有富講述團結碑的歷史。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攝
深刻把握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積累的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積累了把握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是黨的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的智慧結晶,必須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推動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越走越寬廣。
深刻把握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處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這是現階段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黨的民族工作,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準確把握人大民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戰略定位,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謀劃和落實好新時代人大民族工作各項任務。
深刻把握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面臨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和全面貫徹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人大民族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使命,精準發力、履職盡責,不斷增強做好新時代人大民族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